第570章 矮矬子?废物利用_埋葬大清
海阅小说网 > 埋葬大清 > 第570章 矮矬子?废物利用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70章 矮矬子?废物利用

  第570章矮矬子?废物利用

  PS:本章已经修改完成,可以订阅了。

  对待周边的藩属国,中原堂口一向都是来者不拒,去者不追,简单来说就是如果有哪个小国上赶着给中原堂口当小弟呢,中原堂口基本上都会认下这个小弟,如果哪个堂口不愿意给中原堂口当小弟了呢,中原堂口也不会太在意这个事儿。

  中原堂口的这套玩法说起来简单,站在很多人的角度来看甚至会显得有点儿蠢,毕竟别人喊声大哥你就收小弟,随便拿块破石头烂瓦片过来朝贡就能换回茶叶、丝绸甚至真金白银的赏赐,人家不想当小弟了你也不说出兵教训,这不是蠢是什么?

  实际上,这种玩法一点儿都不蠢,远比欧罗巴那些蛮子们搞的殖民地玩法要高明的多。

  首先就是别人喊声大哥就收小弟,朝贡会赏赐好东西这个事儿。

  真当中原堂口那些心都黑透了的老狐狸们需要在乎那几块破砖头烂瓦片?需要在乎那点儿茶叶和丝绸?

  他们不在乎,既不在乎那几块破砖头烂瓦片一般的贡品,也不在乎那点儿茶叶和丝绸之类的回赐,他们在乎的是领土宣称权,以及由此延伸而来的地缘屏障、军事、经济、外交等等方面的综合影响。

  在基于家天下模式的朝贡体系下,任何向中原堂口进行朝贡的国家都是“藩属国”,所有藩属国的国王也都会在确立朝贡关系的时候自动成为“臣”,其国家的土地也由此成为了中原堂口的一部分,其国王不过是受中原堂口皇帝册封之后代为管理的“家臣”。

  中原堂口周边的那些小国国主们当然也能看明白这一点,但是能看明白,却不代表他们能够拒绝这种玩法——在中原堂口处于盛世时期,兵力强横的时候,周边只要有一个小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跑来中原堂口朝贡认爹,其他的小国就会被彻底拖进朝贡体系当中。

  比如说,某小国被周围其他国家欺负的挺狠,无可奈何之下跑到中原堂口来认个爹,希望有个爹后能庇护自己的国家,那么中原堂口多半就会顺势认下这个儿子,然后警告他周边那些欺负他的小国:这是我干儿子,以后你见着他必须客气点儿,要不然就别怪老子不客气。

  其他小国怎么办?

  要是能打的过中原堂口,他们当然可以不把中原堂口的警告放在心里,可要是有头铁的在作死之后发现自己打不过中原堂口呢?

  而更重要的是,即便他们在发现打不过中原堂口之后打算认怂也不行,因为那个受过欺负的小国在发现有爹的好处之后多半都会抖起来。

  所以,为了保证自己不会是最倒霉的那一个,周边的小国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上赶着来中原堂口朝贡认爹,连躲在家里发抖的胆子都没有。

  由此,朝贡体系也就延伸出了裁决权——藩属国之间的矛盾,中原堂口有权进行裁决;藩属国国王的合法性,中原堂口同样有权进行裁决。

  对应裁决权,为了维护权威,对于不服裁决的,中原堂口可以强制执行,其中最常用的手段,也是最可怕的手段就是“绝贡”。

  绝贡,就是拒绝对方朝贡,也就是将某个不听话的藩属国踢出朝贡体系,相当于某五个大善人联手把某个小国给踢出了联合国,顺带着还踢出了世贸组织,全世界都不带他玩了。

  这种惩罚绝对不是开玩笑的,具体一点儿的例子可以参考某个坟头草已经三丈高的卡大佐。

  实际上,朝贡体系的绝贡惩罚,甚至比五大善人联手踢某个小国还要可怕——最强力的中原堂口说不管伱了,而你的周围还有一大堆中原堂口的干儿子们在虎视眈眈,只要中原堂口稍微示意一下,你说他的这些干儿子们会怎么办?

  这种在绝望当中等死,甚至都不知道意外和死亡哪一个先来的绝望……

  与之相比,朝贡体系中的定价权反而显得不是那么重要,因为在定价权的优先级之前还有一个地缘屏障——在周围全是藩属国的情况下,即便有外敌想要入侵中原堂口,也必须先解决掉挡在他们面前的藩属国才行,而中原堂口也能趁着他们在进攻藩属国的时候调兵遣将,从容应对。

  当然,定价权这玩意再怎么不重要也不可能掌握在那些干儿子们的手中,甚至都不是掌握在中原堂口自己的那些宗室藩王亲儿子们的手里,而是被朝廷牢牢把控着。

  举个简单的例子:永乐时期的朝鲜进贡东珠十颗,价值多少?

  如果从朝鲜本身来说,这十颗东珠大概能值一千两银子,但是到了朝贡体系里面可能就只值五百两银子。

  而同样的一斤茶叶,在大明可能只值一两银子,但是到了朝贡体系里面可能就变成了十两银子。

  这就是中原爸爸掌握定价权的朝贡体系,因为茶叶和丝绸这些东西,只有中原爸爸有,说多少银子就是多少银子!

  不服行不行?行啊,你不服,有的是人上赶着想朝贡,大不了就把你排除在朝贡体系外,然后再示意一下那些干儿子……

  当然,中原王朝记小本本或者说哭惨的本事实在是太强大了,以至于拿着几斤茶叶换了十颗东珠这种买卖都大声宣扬自己赔本了,赔的连裤衩子都不剩,顺便还让史官记进了史书里面,然后就给人了一种错觉。

  中原堂口的朝贡就是人傻,钱多,速来——然后中原爸爸就笑眯眯的在家数钱,出门哭穷。

  也正是因为这些乱七八糟的原因,所以才有了来者不拒、去者不追的说法。

  现在倭国那边有矮矬子要把整个倭国都打包送给大明,要是按照中原堂口一直以来的玩法,那么确实应该“来者不拒”,即便是考虑到要让倭国当海上屏障,那也应该趁势搞个海东都护府出来才对。

  问题是朱皇帝他老人家对待倭国的态度——别看报纸上总说朱皇帝承天受命而膺天下、视天下万民如一等等屁话,但是像曾诚和刘鹤鸣等一众大佬们,都是早早就跟着朱皇帝起兵造反的老兄弟,谁不知道朱皇帝他老人家看人是分三六九等的?又有谁不知道朱皇帝他老人家打从心底里厌恶倭国?

  就以这次那些生员们哭宫叩阙为例子,如果那些哭宫叩阙的生员们不是大明户籍,而是倭国派来的遣明使……可能倭国的遣明使们前脚哭宫叩阙,朱皇帝他老人家后脚就会下令禁卫军“入城平叛”然后再让五城兵马司连夜洗地,顺带着可能还会下一道彻底干掉倭国的圣旨。

  所以,刘鹤鸣才会感叹说那些喊着“尊王攘夷”的矮矬子们令人头疼。

  曾诚微眯着双眼,略一斟酌后忽然呵的笑了一声道:“说头疼,确实令人头疼,可要是说不头疼,那些矮矬子们倒也没什么好头疼的。”

  刘鹤鸣先是一愣,继而又用满是期盼的目光望向曾诚:“怎么个不头疼法?”

  曾诚捋着胡须,笑眯眯的说道:“倭国的那些矮矬子们,向来是畏威而不怀德,弱则卑服、强必盗寇,其天性如此,纵然孔圣复生,只怕也无法教化他们。”

  “不过,那些矮矬子们人面兽心的习性倒也有些好处——只要大明足够强大,它们就会是最忠心的看门狗,让它们咬谁就咬谁,它们甚至不会在乎自己的死活。”

  刘鹤鸣心中一动,伸手指了指西边儿,试探着问道:“阁老的意思是?”

  曾诚嗯了一声,并没有直接回答刘鹤鸣的问题,而是莫名其妙的问道:“大都督可知去岁国库余钱几何?”

  刘鹤鸣被问的有些懵,而朱皇帝的脸色却直接黑了下来。

  相声里有句话叫做:有会说的,有不会听的,朱皇帝恰好就属于会听的那种——曾诚真是问刘鹤鸣知不知道国库的情况?并不是,实际上,曾老匹夫根本就是在拿话点自个儿。

  “国库可踏马没多少钱了,你老人家也别整天惦记着打打杀杀那点事儿了!”

  朱皇帝的心里清楚,这次倒不是曾诚跟刘怀文勾搭到一起联手哭穷,而是国库里真没多少钱了——朱皇帝从和绅和中堂手里捞出来四万万两白银是没错,大明每年的税收也确实很多,关键是整个大明用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太多,即便是不考虑每年需要调拨给五军都督府的预算,还有吞金兽一般的皇家学院再到永远修不完的路、建不完的社学和县学,还有疏浚不完的河道。

  别说就那几万万两白银,就算每年砸进去十万万两白银,估计也就是单纯的听个响儿。

  更大的可能是连响儿都听不到。

  就以去岁为例,大明国库整年的岁入是一万万又五千万两白银,其中三千万两白银拨给五军都督府,两千万两白银砸在社学、县学,剩下一万万两白银看着挺多,皇家学院要走三千万两,工部以修路和疏浚河道的名义要走五千万两,剩下那两千万两再往其他各种乱七八糟的地方一用,整整一年的岁入差不多又彻底归零,只剩下几百万两银子应急,就这,还没算上大明对奥斯曼那边儿用兵所需要的花费。

  也别说什么大明朝廷用的是宝钞,不够用了可以随便印这种屁话,因为像傻贼鹰他们那种随便印钱的前提是有一整个小破球为其托底,现在的大明让谁去托这个底?

  因为朱皇帝一直秉承着“肉得烂在锅里”的理念,现在整个小破球上有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地盘都是大明的,剩下的那点儿破地方也根本兜不住大明朝廷无限制印发宝钞的玩法。

  所以,大明朝廷现在的经济运行还是用的“量入为出”那套玩法,也就是有多少钱就办多少事儿。

  曾老匹夫现在话里话外的说国库里已经没多少钱了,就是担心大明忽然要对倭国那边儿用兵,会让原本就紧张兮兮的国库变得雪上加霜。

  朱皇帝黑着一张臭脸,冷哼一声道:“你曾阁老也用不着拿话来点朕,朕知道国库里是个什么情况。”

  曾诚嘿嘿笑了一声,却也没有辩解,只是又对刘鹤鸣道:“老夫倒是不怀疑军府的能力,也不怀疑咱们大明将士为国开疆、为民拓土的实力,只是倭国金矿、银矿皆已入我大明之手,再用倭国用兵,反而不怎么划算,倒不如把那些矮矬子们弄到西边儿去,也算是废物利用?”

  刘鹤鸣瞥了曾诚一眼,一边在心里暗骂曾老匹夫心黑,一边笑着点了点头:“眼下奥斯曼那边正是用兵之际,多调一些矮矬子过去倒也是好事儿。”

  调矮矬子们去奥斯曼,确实算得上好事儿——正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奥斯曼毕竟是盘踞在欧亚之间几百年的帝国,虽然各种带路份子层出不穷,但是终究还是有一些人是忠于奥斯曼帝国的。

  这些人在正面战场上不堪一击,随便一个营级甚至连级的明军就能撵着几千上万的奥斯曼士兵狂揍,可是这些忠于奥斯曼的散兵游勇们也有一个特长,那就是跑。一旦察觉到形势不对,这些人就疯狂逃窜,等确定安全了就会再聚到一起找明军的麻烦。

  而更可恨的是,这些人总是能搞到火器。

  虽然这些人能搞到的大多都是大明军队已经淘汰的燧发枪甚至于火绳枪,能搞到的火炮更是寥寥无几,可是火器这玩意儿终归是火器,多多少少也能对大明的军队造成一定的干扰。

  再加上那些散兵游勇们总是会裹挟普通的奥斯曼平民甚至妇人、孩童参与到对大明军队的袭扰,所以,这些散兵游勇的存在就像是癞蛤蟆趴脚面,咬不死人但是能膈应人——大明军队的那些杀胚们对奥斯曼军队和参与袭扰的青壮时可以做到毫不手软,但是面对妇人和孩童的时候就总是缩首缩尾。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大明军队并不像倭国那些矮矬子一样完全丧失了人性。

  现在曾诚提出要把倭国那些矮矬子们调往奥斯曼,倒是替刘鹤鸣解决了一大难题。

  而在商议完怎么调动那些矮矬子们前往奥斯曼之后,刘鹤鸣却又接着说道:“说起来,明明奥斯曼的朝廷已经乱套,连禁卫军也都已经撑不住了,那些散兵游勇们却还能搞到火器,倒是也有点儿意思哈?”

  请收藏本站:https://www.haiyue8.cc。海阅小说网手机版:https://m.haiyue8.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