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坚守底线_重生之国际倒爷
海阅小说网 > 重生之国际倒爷 > 第二百三十二章:坚守底线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百三十二章:坚守底线

  “你是惦记着哪部份的贷款吧?”刘主任笑问道。

  “哈哈,我就知道瞒不过老哥你啦。”

  “放心,农行那边开发区的20万的专项贷款早就给你办下来了,就等签字,但我估计现在你的家当,20万怕也不顶用吧?”

  “的确不够,今年的货币政策咋样?宽松吗?”

  “那就太宽松了,你不找我,我还要找你呢,现在的情况是有钱都贷不出去,现在我市的几家商业银行,到处寻找优质资产,但你得派人过来面谈才行。”

  范阳表示了一番感谢,挂掉电话。

  赶紧给刘鼎新再打过去。

  让他亲自带人到汉中跑一趟。

  那边的工地都快完工了。

  还有一大堆事务需要处理。

  想要获得商业贷款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柿饼加工厂的班底还没搞起来,连核算财务的都没有,但有刘主任出面斡旋,还有150万美元的出口合同,再加上又属于鼓励行业,恰逢93年的货币政策持续宽松,积极一点,活动一下,贷个一两百万应该不成问题。

  忙了一阵就该吃晚饭了,赵光明和顺子睡得像猪一样,范阳有心想给他们接风的,去问几个外国人,也是早早就睡了。

  “算你小子走运。”

  范阳本来想狠狠的宰上一笔那个叫杨业的。

  撇撇嘴算了。

  而另一边,天山区。

  一栋庄严,大气,占地面积庞大的办公大楼,外墙贴着蓝白色的瓷砖,门口一座大理石招,红色的铁皮字写着《新缰维吾儿自治区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厅》

  这是省一级的外经贸部直属机构,下设17个处,包括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处,外国投资管理处,服务贸易处,还有市场体系建设处。

  涵盖了包括管理,贸易,外商,投资,服务,等等方方面面的事项。

  波特兰他们的投资管理,磋商,以及谈判都集中在这里。

  三楼转角的一间会议室里,烟雾缭绕,烟灰缸里插满了烟头,台桌上摆着几个搪瓷茶缸,几位穿着中山装,干部模样的中年人,轮番对着塔城伊宁啤酒厂的厂长兼党组书记,王兆军,作着思想工作。

  政策研究处的王副处长口水都说干了:“小王啊,如今时代在变,政策也在变,我也是人民公仆,会做损害集体利益的事吗?现在三资公司是大势所趋,接受外资,公有制仍然是主体得嘛,外资只占四分之一,我们还可以从收,劳务方面得到益处,还可以引进先进设备,打开外国的销售渠道,一举几得的事情,现在全国上下都在这样搞,你不要老是用狭隘的眼光看问题,要适当的变通嘛。”

  外商投资管理处的一位副处长,也在旁边说道:“目前引进外资是我们国家迫切的需要,是有健全的市场法规体系的,难道我们解释的还不够清楚?你到底是不相信我,还是不相信政策?”

  王兆军四十来岁,76年参加工作,在伊宁啤酒厂做一名打麦工人,然后到塔城技校学习了酿酒专业,84年伊犁建立乌苏啤酒厂时,还曾调到伊犁担任过两年的车间主任,是一个实干派,一路干到伊宁啤酒厂的厂长兼党组书记。

  国营企业改制过后,在王兆军的带领下,积极的适应市场经济,优化产业结构,目前伊宁啤酒厂的效益良好,在他手上经历了改革之初的阵痛,终于走上了正轨,前景一片大好。

  正当王兆军踌躇满志的时候,竟然提出让外资入股,更加不能接受的是,厂址搬迁。

  区委要求伊宁啤酒厂全面重组,由外商出资,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管理办法,沿用伊宁啤酒厂的生产班底,和现有销售渠道,最终建设成一流的啤酒生产企业,将厂址搬迁到头屯河乌鲁木齐经济开发区。

  可那个地方还是一片荒地。

  “政策我知道,形势我也了解,但是说一千道一万,厂区的工人怎么办?这么大的厂子说搬就搬,兴师动众,万一搞垮怎么办?前几年厂子穷得揭不开锅,怎么不叫我搬?我读书少,但也知道什么叫,我不同意,要吗我辞职,你们另找人干。”

  王兆军撂挑子的话都说出来了。

  “你看看,你看看,你这像是一个党员说的话吗?前几年,前几年谁又不难受了?现在好不容易发展起来了,更要把握住机会,况且你是做出成绩了,不也应该为地方上的同志做出表率?”

  一时间争吵不休。

  同样的情景还在其他的几个会议室轮番上演。

  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厅厅长,兼自治区对外开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马荣军,一手捏着人中,脸上一抹疲惫。

  深感发展的时机来临,任重道远,肩上的责任重大。

  他是中央空降下来的,参与过蛇口工业开发区和经济特区的前期建设,空降过来主持新缰的对外开放,贸易投资两手抓,一上任就接连布局几大重要举措,其中一项就是建设头屯河经济开发区,可目前还只是一片荒地。

  既要吸引外资,还要招收更多的本地企业,可落实的难度太大。

  丝绸之路旅行团的6000万美元投资,都需要找到合资单位,并且外商的投资不能超过4分之1,谈何容易。

  还有更加重要的是,作为一名国家干部,一切都要以国家利益为重。

  贸易上面必须保持顺差为己任。

  简而言之就是不能吃亏。

  他的对面坐着另外一名干部,穿着一身中山装,姓郑,是对外贸易处的处长。

  负责进出口商品配额管理,组织实施工业产品,原材料,以及农产品的进出口计划。

  还有进出口经营许可证。

  是重要的执行部门。

  也是外经贸厅的左膀右臂。

  此时已经晚上7点多了,天已擦黑,办公室100瓦的灯泡亮度都还不够,桌上亮起台灯,厅长仍在低头审阅文件。

  郑处长站起来,轻手轻脚的拿起茶杯,换上一杯新茶。

  “厅长还是要以身体为重,要不先到食堂吃饭?”

  “等会儿再说吧。”

  郑处长轻手轻脚的回到原位。

  过了十多分钟。

  马厅长放下手中的文件,在桌子上掇了两掇,放进旁边的抽屉里。

  给对面的郑处长扔过去一根烟:“那400万的贸易合同,进行得怎么样了?”

  说到贸易合同,郑处长眼中一亮,对新来的马厅长闪过一丝敬佩。

  英国人已经很有诚意了,既带来投资,还送上一份400万美元的贸易合同。

  却没想到马厅长寸步不让,别人来者是客,却提出堪称无理的一系列要求。

  不能采购粮食,棉花,羊毛,矿产资源,甚至连甜菜都不让采购。

  新缰目前的优势资源,丝毫不让。

  “顺利,就只剩下细节了。”

  马厅长点点头,又问道:“对方的反应呢?”

  郑处长脸色微微一变。

  “照实说。”

  “略有不快,其他的都协调好了,唯独德国的一家啤酒厂,想采购一定的啤酒花,自从上次过来考察之后,对我们的麦芽和啤酒花评价非常高,愿意展开深度合作,还表示想要在这边投资农场,英国人的意思,是让我们适当满足一下,毕竟这些集团公司也不是铁板一块。”郑处长答道。

  “这个坚决不行,民族工业寸土必争,目前发改委正在筹备几大啤酒生产基地,我们扼守西北重地,更要为国家看守门户,以后我们自己都不够用,再拿资源换市场,再拿市场换集市,这一点也不行,至少在我任上坚决不行。”

  郑处长不敢再争,连忙点头表示明白。

  但转瞬,摆出一张苦脸:“这个,这个。”搓了下手掌:“我有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说吧。”

  “希望厅长也理解一下我们工作中的难处,这批来的两个英国人,真的是很有诚意了,都答应了,唯独这个希望照顾一下,啤酒花就算了,麦芽呢?是不是象征性的通融那么一小下?”

  “麦芽,不是不行,但这一次不行,目前我们新缰,还处在比较原始的生产状态,工业和农副产品都丞待发展,我们更应该借助这一次的机会,让西方世界认识新缰,了解新缰,除了棉花和羊毛我们就没有其他可供出口的吗?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寻找,拓宽出口的项目和渠道,也为经济开发区的商品经济起个好头,另外,还要让西方国家,充分的意识到新缰的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我们处于欧亚大陆的腹地,经济和交通大动脉,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为什么眼光就非要落在传统的项目之上呢?我还是那个意见,维持不变,你们注意照顾一下外商的情绪。”

  马厅长态度坚决。

  郑处长则出了一背冷汗:“是,是,一定贯彻落实。”

  “你把我的意见,再一次向各个兄弟单位都转告一下。”

  “是,还有一个事情要向您请示,是关于计划商品的,他们拒绝了几大国贸公司,自己带了一个贸易公司过来,让他们来全权负责,而我们只是配合。”

  马厅长略一皱眉,沉思了一会儿:“可以,毕竟双方都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这家公司具体情况了解吗?”

  “已经初步了解,是连云港的一家贸易公司,注册时间不到半年,据外商介绍,曾负责英国四十八家集团在连云港的集装箱调度业务,对他们的需求比较熟悉,目前也跟随外商来到了新缰,下榻在区委招待所四楼,负责人叫范阳,是一个年轻人。”

  “年轻人?”

  “非常年轻。”

  “让他明天过来一趟吧。”

  而范阳这边,简单的吃了晚饭,去新华书店购买了两本新缰地理图册,纸,笔,召集贸易小组的几个人到自己房间,开始策划了。

  床铺上的被子已经被搬到一边,其中一本地理图册已经被撕开。

  在床铺上东一张西一张的平铺着。

  范阳只穿一件衬衣,撩起袖子,站在一旁咬着笔杆。

  眼前的图册,已经把新缰的大概区域,理出了一个头绪。

  新缰全境16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6分之1个中国那么大。

  一共分为13个地区。

  阿泰勒,塔城,昌吉,哈密,吐鲁番,阿克苏,伊犁,和田,喀什,巴音郭楞,克孜勒苏,博尔塔拉,乌鲁木齐。

  这些都需要一个一个的调查,摸索。

  “工作量很大,但是收获必定很丰厚,这也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新缰,先从昌吉开始吧,昨天才从105团场回来,你们先谈谈看法,总结一下。”

  段正兴首先举手:“回族自治州。”

  “你这不是屁话,说点有用的。”

  “还是我来吧,我对这边熟悉一些。”卢正山站了起来。

  “嗯,你说。”

  雯雯,钟婷,便拿起纸币开始记录。

  “额,不好意思,你们想了解什么?”

  范阳一阵无语。

  “从地方上的特产开始吧,目前可供我们操作的东西不多。”

  “哦,那边是天山脚下,山上有冰川,雪山,山脚下有草原,农田,湖泊,那边比较出名的是麦子吧,大麦,对了,还有向日葵。”

  “向日葵?很多吗?”

  “多,那边土地多,不愁灌溉,对了还有红花,菊花,嗯,还有番茄。”

  “番茄?量大不大?”

  “大,新缰起码一半的番茄和土豆,都是昌吉出的吧。”

  范阳一拍大腿:“好,这手信息非常有用,看来昌吉是个农业大洲,大有可为,首先番茄记下来,出口欧洲,番茄酱正好合适,以后还可以长期经营,这个,还要添加到咱们的商品目录。”

  这就算是一个商品了。

  两个女孩儿连忙记录。

  “另外向日葵也记下来。”

  雯雯抬头问道:“咱们是要卖瓜子吗?”

  “不,榨油,向日葵如果种植规模大,必有蜂蜜,我判断当地人肯定有相关的加工产业,葵花籽油,葵花蜜,都可以记录下来。”

  “另外,大麦的话,应该是酿啤酒的原料吧?红花又是个什么东西?难道是藏红花?”范阳问道。

  “是啊,大麦主要做麦芽,拿来熬糖或者酿酒,昌吉大麦产量很高的,好像还拿了国家农业什么奖的,红花的话,我也不怎么清楚。”卢正山答道。

  “行,记下来,其他还有吗?”

  “化肥算吗?氮肥,钾肥,石油,天然气,那边化工厂挺多的,好多大型企业,都是以前的老厂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haiyue8.cc。海阅小说网手机版:https://m.haiyue8.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