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跪久了,站起来恐高?_埋葬大清
海阅小说网 > 埋葬大清 > 第537章 跪久了,站起来恐高?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37章 跪久了,站起来恐高?

  第537章跪久了,站起来恐高?

  PS:本章已经修改完毕,可以订阅了。

  跟眼前这些被人视为进士老爷甚至是文曲星下凡的读书人相比,只读完县学就没有继续读书,后来更是干脆跑到军队当兵的陈百户虽然不能说是文盲吧,起码也得是个半文盲。

  祖制?

  在县学读书时倒是偶尔提起过祖制是什么,再深入的了解可就没有了。

  但是脑子并不是特别灵光,能够读完县学都是靠着死记硬背才完成学业的陈百户对于其中几个关键点记得却是特别清楚,甚至达到了死都不会忘的程度。

  匠户、民户、军户、商籍、贱籍等等不同户籍代代相传,军户家的孩子就只能从军,匠户家的孩子就只能继续做工匠,百姓种地的同时还要承担着最为沉重的赋税,而商户们却在赚钱的同时只承担了极少一部分商税。

  陈百户倒是不关心比如严禁百姓和商贾出海经商,所有跟海上有关的贸易只能由官府垄断之类的条款,但是陈百户特别关注军户的孩子只能从军这一条以及百姓要承担赋税这一条。

  如果真的严格执行了祖制,那自家的孩子岂不是只能跟自己一样当兵,自家的父母亲戚岂不是要承担起很重的赋税?

  是,当兵确实很好,对于很多人来说也算是一条出路,当兵也算是报答皇帝陛下大恩的一种方式,可是人都是有私心的——陈百户自问可以毫不犹豫的把命卖给朱皇帝,但是陈百户却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跟自己一样经历军队又苦又累的训练,更不希望自己原本已经可以颐养天年的父母拿起锄头,为了那些已经不需要他们承担的赋税再次走进田间地头。

  如果……如果这些进士老爷和文曲星们真要闯宫,真的要逼迫皇帝陛下恢复什么乱七八糟的祖制……

  陈百户越想越头疼,眼中的寒光也越发浓烈。

  直到身后的宫门伴随着一陈吱吱呀呀的声音慢慢打开,杀意已经越来越重的陈百户才忽然回过神来,扭头望向了宫门。

  朱皇帝的身后跟着大明内阁首辅大臣曾诚以及五军都督府大都督刘鹤鸣,三人就这么大大咧咧的从宫内慢慢走到了宫外,身后甚至并没有多少随行的侍卫。

  陈百户心中一紧,赶忙抢上前去拜道:“陛下!”

  朱劲松瞧了陈百户一眼,抬手止住了想要劝谏的陈百户,笑道:“朕这次来,就是打算见见这些士子。”

  说完之后,朱劲松便直接越过了陈百户,踱步来到了一众跪地不起的士子们身前。

  随着朱劲松的出现,一众跪地不起的士子们早就停止了原本喊着的口号,而是纷纷拜道:“学生等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要是按照正常的套路,那么接下来的画面就应该是朱皇帝大度的示意一众士子们平身,然后再问问他们有什么要求,或是同意,或是不同意,反正不管怎么样都得摆出一副明君纳谏、君臣相得的模样才行,一众士子们也应该痛哭流涕的认识到自个儿的错误然后高呼圣上英明之类的屁话,最后就是和平收场。

  这种画面也早就在一众士子们的脑海里盘旋了无数遍,甚至已经有很多士子已经因为这些画面而激动万分。

  然而朱劲松毕竟不是普通的皇帝,在面对这些士子的时候也同样懒得摆什么明君纳谏的鬼样子。

  朱皇帝呵的冷笑一声,踱步走到跪在最前面的书生身前不远处,嘲讽道:“朕记得当初在颁布即位诏书的时候就已经明旨规定,除祭拜天地、祖宗以及大朝会时,天下百姓见朕只需施以揖礼即可,非我大明百姓之蛮夷不在此列,现在尔等见到朕就施以跪拜之礼,到底是尔等不将朕的旨意当回事儿,还是尔等自为不配为大明百姓?又或者说,你们就是当跪民当习惯了,站起来反而会感觉恐高?”

  跪在朱皇帝身前的那个士子身形一颤,正想着该怎么用大道理来回应朱皇帝的嘲讽时,朱皇帝却又接着冷笑一声道:“都给朕站起来!挺直你们的腰板!”

  一众士子们最终还是站了起来,也不敢不站起来——好嘛,朱皇帝他老人家一口一个不拿旨意当回事儿,一口一个不配为大明百姓,一口一个当跪民当习惯了,这口口声声可都是诛心之言!

  然而一众士子们终究还是口服心不服,哪怕是从地上站起身来,这些士子们也依旧不忘先行叩头谢恩。

  朱皇帝倒也不以为意,毕竟眼前这些士子里面虽然有心怀鬼胎的混账东西,但是也有脑袋一热被人忽悠来的蠢蛋,还有一些则是觉得自己在为民请命的中二货,要是真个跟他们计较下去,恐怕在场的这些士子们有一个算一个,就没一个能活下来的。

  朱皇帝慢慢踱着步子,在一众士子身前转了转,忽然高声道:“你们这些蠢蛋,是不是以为自个儿是为民请命的英雄,觉得自个儿是咱们大明的海刚峰?”

  不待一众士子们回答,朱皇帝就直接竖起手臂,伸手示意一众士子们闭嘴:“嘉靖年间,五峰船主召集帮众及日本浪人组成走私团队,自称徽王,后时任浙直总督胡宗宪和其幕僚徐渭主张对其招安,但却被时任浙江巡按使的王本固所擒,随后被处死,这个事儿,伱们应该知道一二吧?”

  “《国榷》卷62载:谈迁云:胡宗宪许汪直以不死,其后议论汹汹,遂不敢坚请。假宥王直,便宜制海上,则岑港、柯梅之师可无经岁,而闽、广、江北亦不至顿甲苦战也。”

  “朕不想跟你们讨论倭寇这玩意儿是怎么出现的,不想跟你们讨论汪直是否该死,也不想该你们讨论谈迁之言是否公允,朕就是想问问你们,假设大明没有海禁的祖制,倭寇是否能横行于海上?”

  朱皇帝的一番话,让在场的士子们有些傻眼。

  在这些士子们想来,就算朱皇帝懒得他们表演什么君臣相得的画面,就算朱皇帝上来就把他们骂上一顿甚至不问青红皂白就把他们都给砍了,也绝不可能会有耐心给他们讲什么故事。

  在哭宫叩阙之前,这些士子们就已经知道自个儿在干什么。

  逼宫。

  这些士子们甚至还做好了事后被朱皇帝报复的准备,毕竟朱皇帝宽宏大量的名声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然而现实就是朱皇帝并没有跟他们表演君臣相得的画面,也没有上来就直接杀人,反而耐心的跟他们讲起了故事——这还是那个以宽宏大量而著称的朱皇帝?

  一众士子们面面相觑一番后,站在最前面的那个书生便拱手拜道:“回陛下,学生以为倭奴人面而兽心,素喜行盗寇之事,故倭寇之患之患不在海禁而在倭奴,当年太祖高皇帝之所以定下海禁之制,也是为了保护我大明百姓不受倭寇袭扰。”

  朱劲松呵的笑了一声,又接着问道:“所以呢?如果没有海禁,倭寇是否能横行于海上?”

  书生拱手答道:“回陛下,学生以为,若是没有海禁,只怕倭寇劫掠更甚,东南沿海百姓也会更苦。”

  朱皇帝笑了笑,没有直接评论这个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反而望着其他一众书生们问道:“你们也都是跟他一样的看法?放心,不管今天你们说了什么都无所谓。”

  当朱皇帝的话音落下后,一众书生都保持了沉默,显然都是跟带头的这个书生同样的看法。

  朱劲松心中大失所望,忍不住摇了摇头,叹道:“若没有海禁之祖制,依大明之船坚炮利,便是平灭倭国也易如反掌,又何来倭寇横行之事?”

  被朱皇帝这么一说,为首的书生顿时胀红了脸,梗着脖子犟道:“陛下难道忘了,倭国乃是我大明太祖高皇帝钦定的不征之国?”

  朱劲松微微一愣,反问道:“太祖高皇帝定下祖制,是为了让大明越来越好,还是让大明越来越坏?”

  朱皇帝的问题,让在场的一众士子们有种无话可说的感觉——哪怕是用脚后跟想一想都能知道,朱重八之所以会定下那些乱七八糟的祖制,其初衷肯定哪怕不是为了让大明能够越来越好也绝逼是为了让大明能够一直稳定的传承下去,反正不可能是朱重八这个开国皇帝就希望大明越来越话吧?

  再者说了,就算朱元璋定下祖制是为了让大明越来越坏,在场的士子们也只能说朱元璋是为了让大明越来越好,毕竟是打着恢复祖制的旗号,你要是说朱元璋定下祖制是为了让大明越来越坏,那踏马不是纯纯的拿人当傻子吗?

  真要是那么说了,不仅恢复不了祖制,恐怕还得背上一个诽谤朱元璋的罪名。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朱元璋定下祖制是为了让大明越来越好,那么当某个祖制不仅没能让大明变好,甚至还起到了反作用的时候,是不是就该对这条祖制进行修改了?

  就在一众士子们陷入逻辑悖论的时候,朱皇帝也同样在怀疑人生。

  到底是踏马哪儿出问题了?

  自打穿越过来之后,朱皇帝基本上就是摸着兔子过河,而兔子又是出了名的氪金狗眼,瞪谁谁怀孕,毛熊和傻贼鹰、约翰牛、高卢鸡、汉斯猫那哥几个早就被兔子摸了个遍——换言之,就等于是朱皇帝把能摸的不能摸的都摸了个遍。

  比如说,当年普鲁士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法兰西后,普鲁士的总参谋长毛奇将军说了句名言:“普鲁士的胜利,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已经奠定了。”

  就因为这句话,兔子开国之后那叫一个疯狂啊,疯狂的扫盲,疯狂的建学校,甚至达到了每个村都有育红班、小学的程度。

  向来喜欢摸着兔子过河的朱皇帝自然也是有样学样,在刚刚占据了孟良崮后就开始了疯狂的扫盲,等占据了整个山东布政使司之后直接疯狂的堆社学和县学,后来车翻大清之后更是直接把这套玩法复制到了整个大明。

  论到教育的普及程度,朱皇帝完全可以指着现在小破球上的其他任何国家说一句辣鸡。

  然后,就踏马这么普及的教育,居然教出了这么一大堆的废物?现在站在自个儿眼前的这些混账可都是读到了大学甚至国子监,他们已经说是大明读书最多的那一批人!

  结果就是居然还有傻蛋说什么不征之国的祖制?

  朱劲松深吸一口气,强忍着心中的怒气说道:“朕自玉皇山起兵后,倒也不见得朕遵守过什么祖制,海禁更是无从谈起,然则如今的倭寇何在?我大明沿海百姓可有受倭寇之苦者?”

  不待那些士子们回话,朱劲松又接着说道:“朕再问你们,尔等当中有谁是出身商贾之家的?有谁是出身军户的?有谁是出身匠户的?又有谁是出身普通农户家庭的?倘若事事依着祖制,商贾之家不许科举,匠户同样不许科举,农户要担着赋税,若恢复了祖制,尔等何去何从?”

  朱皇帝的话音落下后,在场的一众士子们却是有一大半的人都变了脸色。

  很多人这时候才回过味儿来——大明的祖制可不仅仅只是禁海,也不是只有科举,而是连带着一大堆的限制,如果真要彻底恢复祖制,按照朱皇帝他老人家一向宽宏大量的脾气,只怕他会把那些商贾不许科举、匠户不许科举、农户承担赋税之类的祖制也全都彻底恢复!

  朱皇帝却是越说越气:“前宋之富,半赖海禁,我大明因有海禁之祖制,只能对海上财富视而不见,结果却是甲申十七年之时连区区百万两的军饷都拿不出来,以致于京师沦于闯贼之手,关宁铁骑却在关外按兵不动,此非海禁之弊?”

  “更何况,太祖高皇帝所谓之禁海到底禁的是什么?尔等是一点儿都不清楚?当时横行海上的倭寇,有几个是真倭?有几个是假倭?禁海穷了谁?又富了谁?”

  请收藏本站:https://www.haiyue8.cc。海阅小说网手机版:https://m.haiyue8.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